今年是美國棒球「黑人聯盟」(Negro Leagues)成立的一百週年,美國黑人棒球聯盟紀念館(Negro Leagues Baseball Museum)跟大聯盟合作,從年初到年尾,安排了一系列活動,想趁此良機,對外宣傳黑人聯盟在美國棒球史和民權史上的重要地位、提高大眾對黑人聯盟歷史和貢獻的認識;然而,新冠肺炎疫情卻打亂了一切,導致許多隆重安排的活動遭到取消、延期,重挫推動黑人聯盟紀念計畫的工作。 黑人聯盟的活動在今年不巧受到疫情影響/圖片來源:美聯社 值得慶幸的是,來到2020年的12月,總算出現了一個對他們而言再好不過的消息:大聯盟正式承認黑人聯盟的「大聯盟層級」地位,代表從此之後,黑人聯盟的歷史跟數據,都會成為大聯盟的一部分,黑人聯盟不再只是一些缺乏歷史地位的獨立聯盟。這個消息的重磅程度之大,不僅登上大聯盟官網首頁頭條,也讓臺灣主流媒體罕見地都刊登了這則關於黑人聯盟的消息,引發不小的關注。這個變化其實來得速度很快、而且可以說是有些突然。在今年以前,其實就算是有在關心大聯盟的人,也沒有聽到任何消息說,大聯盟有在考慮要追認黑人聯盟的歷史地位和數據;雖然許多黑人聯盟的學者,已經推動這件事長達數十年的時間,但始終未獲大聯盟的注意。直到今年,因為黑人聯盟成立一百週年的關係,美國黑人棒球紀念館在疫情影響下仍推行了不少活動,包含在6月底啟動「向黑人聯盟致敬」的短影片串連計畫,邀請到全美政商娛樂界名人,甚至四名美國前總統(Jimmy Carter、Bill Clinton、George W. Bush、Barack Obama)一同共襄盛舉,著實地喚起大眾對黑人聯盟的認知和注意力。此外,一群長年致力於系統化整理黑人聯盟數據和資訊的棒球愛好者、黑人聯盟研究者,在美國棒球網站Seamhead上建置的「黑人聯盟數據庫」(Negro Leagues Database)愈來愈完整,並且在今年獲得不少棒球媒體的介紹和推廣,因而加大了棒球界人士對於黑人聯盟議題以及數據的重視。隨著黑人聯盟受到的關注度提升,黑人聯盟學者和有心人士,進一步向大聯盟遊說爭取承認黑人聯盟為「大聯盟層級」,然後大聯盟也終於做出反應,在2020年結束前,宣布追認黑人聯盟地位和數據的決定(數據認定的細節還未定案,但決定追認的大方向已經確定)。
圖片來源:美聯社 不過事實上,這對黑人聯盟來說是遲來的正義,大聯盟早就應該這麼做了。1968年,為了進行《麥克米蘭棒球百科全書》(Macmillan Baseball Encyclopedia)的籌備工作,時任大聯盟主席William Eckert召開「大聯盟特別棒球數據委員會」,希望能定義並確認大聯盟棒球歷史和紀錄的範圍。1969年,全部由白人組成的五人委員會做出決定,賦予六個聯盟所謂的「大聯盟」(major league)地位——美國聯盟(American League)、國家聯盟(National Leauge)、聯合協會(Union League,1884年)、美國協會(American Association,1882至1991年)、球員聯盟(Players League,1890年)、聯邦聯盟(Federal League,1914至1915年),只承認這六個聯盟為「大聯盟」,其餘則皆為小聯盟或獨立聯盟。該委員會當年在進行討論、做出決議的過程中,甚至完全沒有考慮到黑人聯盟,而後續許多報導和研究都指出,這樣的現象很大一部分起自種族歧視。後來大聯盟遲遲不正視黑人聯盟地位,即便從1970年代起,美國棒球作家協會(Baseball Writers’ Association of America,BBWAA)開始選進黑人聯盟球星進名人堂,等於承認了這些球員在棒球史上的地位,大聯盟卻還是沒有做出任何追認黑人聯盟的動作,一直用「黑人聯盟整體球員素質不夠」、「制度和賽程不夠完善」、「媒體報導和記錄工作破碎凌亂」、「球場規格不夠」等理由,忽視黑人聯盟(黑人聯盟之所以會成立,也是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的結果,有點被迫的感覺,如果能投入大聯盟打球,他們應該也不會成立一個在大聯盟之外的組織)。直到今年以前,特別棒球數據委員會在50年前所做的決議都沒有出現任何變化,因此黑人聯盟一直不被包含在大聯盟官方認定的記錄中。不過說到這裡,相信仍有人不太清楚「黑人聯盟」所代表的確切意思是甚麼,而這次大聯盟所承認的黑人聯盟,又是哪些?範圍多大?本文接下來將向各位說分明;此外,筆者也會在後半段介紹黑人聯盟的歷史、重要性、獨特之處。 黑人聯盟定義黑人聯盟並非單一聯盟,而是指所有由非裔美國人與有色人種球隊(包含拉丁美裔和其他非白人人種)所組成的聯盟。在種族歧視文化的影響下,大聯盟早期默契禁止非裔美國人和有色人種投入,導致這些有色人種決定自成組織,甚至聯盟,而這些聯盟成立的地點不僅限於美國本土,還包括多明尼加、墨西哥等地。大聯盟這次所承認的黑人聯盟,主要是指那些被描述為「黑人大聯盟」(Negro Major Leagues)的聯盟。「黑人大聯盟」包含七個聯盟,競技水準被認為是黑人聯盟當中最好的,它們運行的時間大多介在1920至1950年間(1940年代晚期,隨著大聯盟開始接納有色人種的加入,黑人大聯盟的球星被大量挖角,因此競技水準大幅下降,大部分沒過多久就解散),而這七個聯盟分別是: 黑人國家聯盟:第一代(Negro National League I,1920至1931年) 東部有色人種聯盟(Eastern Colored League,1923至1928年) 美國黑人聯盟(American Negro League,1929年) 東西部聯盟(East-West League,1932年) 黑人南部聯盟(Negro Southern League,1932年) 黑人國家聯盟:第二代(Negro National League II,1933至1948年) 黑人美國聯盟(Negro American League,1937至1960年代) 大聯盟這次選擇承認黑人大聯盟1920到1948年、大約3400名球員的記錄和數據,屬於大聯盟層級。而有賴於黑人聯盟學者和研究專家的努力,那些有被記錄下來、系統化整理過的數據(大約是1920到1948年間,所有已知黑人聯盟賽事的75%),目前都可以在「黑人聯盟數據庫」上找到(許多黑人聯盟球隊除了打聯盟比賽,有時間還會巡迴各地打表演賽,但「黑人聯盟數據庫」所收納的數據,不包含那些巡迴打表演賽的數據),未來隨著更多研究的發現,還會持續擴充、修正。 黑人聯盟簡史當我們談論到20世紀上半葉的大聯盟時,如果只提到Babe Ruth、Rogers Hornsby、Joe DiMaggio等球星的名字,那等同忽略掉一半的歷史。儘管大聯盟在20世界上半葉是全美最受歡迎的職業運動,但事實上,黑人聯盟的實力跟大聯盟相去不遠、娛樂性甚至可能更高,也在美國各地以精湛球技驚艷棒球迷。1860年代中葉的美國南北戰爭,雖然為這個國家帶來巨大的傷痕,但也快速把棒球這項運動傳佈到全美各地。美國黑人在這過程中,加入了打棒球的行列(1885年,首支黑人職棒球隊「古巴巨人隊」(Cuban Giants)在紐約州成立),但來到19世紀末期,他們卻被禁止參與最高層級的職棒聯盟。這些職棒聯盟之間存有著一種不成文規定,那就是禁止黑人跟其他有色人種加入,以維持聯盟的「白人純度」。因為如此,喜歡打球的黑人球員自組球隊,並在全美各地巡迴比賽,不過早期的黑人球隊大多沒有匯集在一起組成聯盟,就算有也成不了氣候;他們主要各自找機會在不同地區的表演賽、盃賽打球。(最早的黑人職棒聯盟成立於1887年,但才打兩個禮拜就因為人氣不足解散。)這樣的情況,直到一名非常厲害的黑人投手Rube Foster想發起改變,才出現變化。當時,Foster跟其他黑人一樣,都是參與黑人球隊、四處巡迴比賽的選手,但他認為,一定有更好的方式,讓這些黑人球員能夠更適當地展示他們的球技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(Rube Foster)1911年,Foster組建一支叫作「芝加哥美國巨人」(Chicago American Giants)的黑人球隊,並爭取到在大聯盟芝加哥白襪隊主場「南方球場」(South Side Park)比賽的權利。但Foster很快就發現,光組織球隊還不夠,因為擁有自己的球隊,不代表球隊的存續命運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,還是得仰賴其他黑人球隊的配合跟合作;然而,當時缺乏一個主管單位來凝聚各黑人球隊的力量,因此黑人棒球就像一盤散沙,沒有組織、缺乏凝聚力、無法形成更大的事業體。Foster認為,唯有「組織化」一途,才能讓黑人棒球茁壯,並獲得聲量與話語權。Foster花了好多年的時間,試圖說服其他黑人球隊老闆,應該要成立一個能統管各球隊的組織。經過多年的奔走、努力,Foster跟其他黑人球隊老闆終於辦到了這件事,於1920年2約13日聚集在堪薩斯市的基督教青年會場地,成立了黑人國家聯盟。黑人國家聯盟的口號是:「我們是船,其他都是海」,象徵著聯盟的獨立性,
紅鑽娛樂城不出金
而他們也很快就發展起來,舉例來說,Foster的美國巨人隊,就在1921年賽季吸引了將近20萬名球迷進場觀賽。黑人聯盟成立之後,許多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球星開始發跡、盡情施展頂尖球技,並樹立名聲。Josh Gibson、Satchel Paige、Cool Papa Bell、Martin Dihigo、Turkey Stearns、Judy Johnson、Oscar Charleston,以及其他多名黑人球星,沒多久就變成家喻戶曉的棒球名人,不管黑人球迷群還是白人棒球圈,都多少聽過他們的著名事蹟和成就。Embed from Getty Images(Josh Gibson)黑人國家聯盟在美國1929年經濟大蕭條爆發前,都維持很好的營運狀態;然而,為期四年的經濟大蕭條使大部分球隊被迫解散,黑人國家聯盟甚至因此崩解,只剩少數幾支球迷群非常大的強隊獨立存留下來。即便如此,經濟復甦之後,黑人聯盟起死回生,新的黑人國家聯盟成立之外,另一個新聯盟——黑人美國聯盟——也開始運作。此外,屬於黑人聯盟的明星賽——東西明星對抗賽(East-West All-Star Game)——1933年在芝加哥舉行首屆賽事,跟同年也首度舉辦的大聯盟明星賽,互相較勁。1930年代到1940年代初期,黑人聯盟一直維持非常高的人氣,最高峰出現在1942年,當時推估可能有300萬人次買票觀看黑人聯盟賽事。黑人聯盟的成功,一直延續到大聯盟球隊不再阻止黑人球員加盟。1944年,始終堅持黑人球員不能參與大聯盟棒球的大聯盟主席Kenesaw Mountain Landis去世,為大聯盟開啟新篇章。3年後(1947年),黑人聯盟球星Jackie Robinson登上大聯盟,為布魯克林道奇隊出賽,打破大聯盟種族藩籬。其他黑人明星球員很快跟上這個創舉,Larry Doby、Satchel Paige等人也都打進大聯盟。隨著愈來愈多優秀的黑人球員被大聯盟球隊挖角,黑人聯盟漸漸失去了人氣和聲量,愈來愈經營不下去,最終只能以解散收場。 Jackie Robinson(簽約者)為黑人球員的先驅者/圖片來源:美聯社 1951年的黑人美國聯盟,一般被認為是最後一個「黑人大聯盟」的賽季,在那之後的黑人聯盟賽事水準,大幅衰退。最後一支黑人球隊——印第安納波利斯小丑隊(Indianapolis Clowns)從1960年代中期起,以呈現雜技娛樂性質棒球而非競技棒球的形式存在著,直到1980年代才解散。雖然黑人聯盟早就已經不存在,但他們的成立和運作,仍證明了許多事情:黑人球員藉由黑人聯盟的舞臺,以及偶爾跟大聯盟球隊競技的機會,證明他們的球技不會比白人球員差,而且黑人聯盟在巔峰期的人氣和聲量,
戰神賽特訊號
也足以挑戰大聯盟,可見在黑白分離的時代,黑人棒球的娛樂性和可看性,並不輸號稱最高等級的大聯盟。大聯盟種族融合之後,到現在已經度過了70多個寒暑,在這期間,大量黑人球星樹立起豐功偉業。到目前為止,大聯盟全壘打榜前30名(包含並列共31人),有12人是黑人,佔比高達38.7%,如果把有色人種全算進來,
GK娛樂城
更有多達20人,佔比為64.5%。由此可見,在黑人和有色人種加入之前的「白人大聯盟」,一點都不完整,競爭性也沒有達到最高;惟有把當時黑人聯盟的記錄和成績考慮進來,才是最完整的大聯盟歷史樣貌。 黑人聯盟的創新與獨特之處在1920、1930、1940年代期間,黑人聯盟的人氣不亞於大聯盟,提供棒球迷另一種風格的賽事選項。事隔多年,黑人聯盟的影響和創新,仍可見於現在的大聯盟棒球。讓我們先把時光倒轉回黑人聯盟存在的年代裡,若你是看過黑人聯盟跟大聯盟賽事的球迷,肯定會發現兩個聯盟的賽事樣態、球場聲音、比賽氛圍,都不太一樣。此外,黑人聯盟也為職業棒球帶來許多相當重要的創新,從場上的球具、比賽方式,到球員與球隊管理部門的關係,都能看得到。現在一起來看看黑人聯盟締造了哪些創舉,讓大聯盟在後來也跟著仿效、學習。夜間賽事大聯盟出現首場夜間比賽的五年前,黑人聯盟就已經開始嘗試夜間棒球的可行性了。1929年起的美國經濟大蕭條,重創棒球產業,許多非大聯盟的球隊被迫解散,黑人聯盟受創尤其嚴重,就連1920年成立的黑人聯盟之一——黑人國家聯盟——也面臨終結的命運。知名黑人球隊——堪薩斯市君王隊(Kansas City Monarchs)——的老闆J.L. Wilkinson,在1929年為了球隊的存續放手一搏,把能抵押貸款的資產全部拿去抵押,付錢請一家公司幫他打造一組由發電機供電、約15公尺高的移動式燈柱。1930年4月28日,在移動式燈柱的協助下,君王隊進行了他們的首場夜間賽事,而那些燈柱也讓君王隊能夠四處進行「白天加晚上」的雙重賽,增加收入。「老實講,Wilkinson當年會舉辦夜間比賽,不是為了創新。」黑人聯盟棒球紀念館的總裁Bob Kendrick表示:「他那麼做,是為了讓球隊活下去。他當時一直在想怎麼讓勞工階級的球迷也能進場看球,而夜間賽事就是最好的辦法。」起初,Wilkinson還需要申請五萬美元的貸款,才能買下那些燈柱,不過夜間棒球執行起來非常成功,讓他在短短一年間,就把那筆投資給賺了回來。當時君王隊夜間比賽的熱門程度,甚至超過他們在星期天白天舉行的賽事;這可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,因為地方黑人教堂在星期天,都會為了迎合黑人聯盟的午後賽事,更改他們做禮拜的時間,足見黑人聯盟賽事的人氣之高,而晚間比賽的受歡迎程度又更勝那一籌,實在厲害。君王隊有時也會把照明器材租借給其他黑人球隊,使黑人聯盟能舉辦更多夜間賽事。1930年,小聯盟也開始出現夜間比賽,但大聯盟一直要等到1935年5月24日、於克勞斯利球場(Crosley Field)舉行的費城人紅人之戰,才首度舉行夜間賽事。 夜間賽事於過往是一大創舉/圖片來源:美聯社 高球員流動性大聯盟棒球惡名昭彰的「保留條款」(reserve clause),使球員整個生涯都受到母球隊的控制,直到1970年代中期自由球員制度的出現,大聯盟球員才脫離保留條款的束縛。然而,黑人聯盟的球員合約當中,並沒有保留條款,條文相對鬆散,因此創造了球員在球隊之間的超高流動性,而這種流動性是同期大聯盟球隊和球員,完全無法想像的。非常大咖的黑人聯盟球星,經常會換隊,
娛樂城註冊送現金
以頂尖身手吸引願意出更高價的買家網羅。他們不僅會在黑人聯盟內的球隊流動,有時也會加入墨西哥聯盟或位在多明尼加的聯盟。棒球名人堂球星Satchel Paige就很會利用合約相對鬆散的特性,常常轉隊到待遇更好、觀眾更多的隊伍投球。Paige曾宣稱,他的棒球生涯經歷過約250支不同的球隊,並且投出過大概250場的完投完封。積極的跑壘作風黑人聯盟並沒有首創積極的跑壘作風;在他們之前,像是1890年代以Wilbert Robinson為首的巴爾的摩金鶯隊(大量採用跑打戰術、偷點觸擊、砍擊打法),就已經有球隊開創靠積極跑壘搶分的球風。不過當大聯盟在1920年代,因為Babe Ruth引發的全壘打浪潮,而開始走向長打型棒球時,黑人聯盟成為小球戰術、創意戰法、積極跑壘等技術的盛行地。當時,大部分黑人聯盟的球隊都喜歡用小球打法和速度戰來爭取更多分數。Cool Papa Bell據說是那個年代速度最快的黑人球星,刮起一陣黑色旋風,但他不是唯一速度飛快的黑人聯盟球員。人生晚年受到美國職棒界敬重、愛戴的黑人聯盟傳奇Buck O’Neil常說,觀賞黑人聯盟賽事的球迷,在比賽中通常沒什麼時間去飲食販賣部買東西,因為一旦起身去買,往往就會錯過非常精采的場上事件或跑壘動作。Kendrick受訪時也說:「當時黑人聯盟也有能把球轟出球場外的重砲手,但更多的是能夠單季累積40到50盜的快腿。」黑人聯盟的跑者通常都閒不下來,有機會就會多進佔壘包,不管是透過隊友的觸擊、隊友的安打、還是自己的盜壘(甚至包括盜本壘),只要能夠攻下下一個壘包,就是好方法。有些大聯盟球隊,如1930年代的聖路易紅雀隊,甚至會仿效當時黑人聯盟的球風,運用積極的跑壘來創造不同於聯盟裡其他隊伍的差異性。當Jackie Robinson成為20世紀首名加入大聯盟的黑人球員時,他也把大膽的黑人聯盟球風帶進大聯盟,讓大聯盟投手見識到速度和壘包心理戰的破壞力。Robinson剛來到大聯盟的頭幾季,經常會在壘包上表現得非常積極,擾亂對方投手的心智,同時不吝於大膽盜壘,給許多大聯盟投手帶來非常大的麻煩。 Jackie Robinson(滑回本壘者)的壘間破壞力相當可怕/圖片來源:美聯社 打擊頭盔很多棒球歷史學家都認為,黑人聯盟球星Willie Wells是美國職業棒球史上(不論黑白),第一位戴著頭部護具上場打擊的選手。Wells是黑人聯盟紐華克老鷹隊(Newark Eagle)的球星,常常遭受對方投手觸身球的伺候。1936年,來自華盛頓菁英巨人隊(Washington Elite Giants)的口水球投手Bill Byrd,
ATG戰神賽特
對Wills投出一顆頭部觸身球,砸中Wells的太陽穴,讓他當場失去意識,所幸後來並無大礙。下一場比賽,
威樂娛樂城
Wells不顧醫生反對,繼續比賽,只是這次他上場打擊時,頭上戴著改良過的硬式球帽,這應該就是職棒球員打擊時戴著頭部護具的最早案例。Wells的生涯並沒有受到那次頭部觸身球的影響,而頭部護具也沒有讓他感到不習慣,因為他直到1940年代初期,都是非常穩定的3成打擊率打者。大聯盟直到1941年,才首見打者佩戴頭部護具上場打擊:當時布魯克林道奇隊總管Larry MacPhail要求全隊打者上場打擊時,都必須戴著裝有保護片的改良球帽。捕手的護脛大部分研究都指出,名人堂捕手Roger Bresnahan(大聯盟)是最早使捕手護脛普及化的球員,從1907年就已經開始,但他並不是第一個在有組織的棒球賽戴護脛的捕手。事實上,史上第一個職業黑人棒球員John “Bud” Fowler,才是開創戴護脛的捕手(低層級的職棒賽事),只是當時他開始戴護脛的目的,跟現在捕手戴護脛是為了避免擦棒球打傷,有很大的不同。當時Fowler開始在小腿前側佩戴木片的理由是,把脛骨處擋住,以減輕對方跑者滑壘時惡意用釘鞋鏟腳所造成的傷害。1902年,另一名黑人捕手Chappie Johnson開始在低層級職棒賽事中穿戴護脛,比1905年曾短暫在大聯盟戴過護脛的捕手J.J. Clarke還要早。大約10年之後,知名黑人聯盟球星Pop Lloyd(中線野手),在一場跟大聯盟底特律老虎隊競爭的表演賽中,戴上鐵製的護脛,並把襪子穿在外面,以防以釘鞋鏟腳而出名的名人堂球星Ty Cobb,在盜二壘時弄傷他。從前述可知,黑人聯盟在美國職棒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,曾做出不少引領潮流的創舉,也培育出相當多出色的黑人和有色人種球星。雖然過去長達將近百年的時間不被大聯盟認可,但如今,他們的豐功偉業和歷史地位,總算得到了平反和更多的關注,如果你想真正瞭解美國職棒的歷史與文化,黑人聯盟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環。 延伸閱讀:金廣鉉──堅持了下來,所以配得上後來的幸運他是狂野的重砲,也是熱衷教育的慈善家-Jose BautistaMLB大聯盟最會打全壘打的打者,都來自哪些國家?總是MVP大熱門的神鱒:Mike Trout今年為何無法擠進MVP票選的最終名單?目標亞裔美籍棒球員的典範:Keston Hiura 圖片來源:美聯社、Getty Images *歡迎收聽全世界第一個中文的 MLB podcast——Hito 大聯盟,